2015年国际产能合作实现“两快两增”
2月14日,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,2015年以来,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良好开局,突出表现为“两快两增”,即优势装备、优质产能加快出海,合作布局加快形成,推进合力持续增强,资金支持明显增多。
据了解,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优质产能开始规模化向外转移,包括马来西亚关丹园区现代钢铁项目、印尼镍铁项目、埃塞俄比亚陶瓷和建材工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,上述项目建成后,可显著提高合作国生产能力。此外,铁路、核电“走出去”也取得了成绩。
同时,境外投资、工程承包带动装备出口出现快速增长。中资企业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全球布局,带动国内装备、技术、服务、标准和品牌“走出去”,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。2015年,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.2亿美元,增长14.7%。其中,投向装备制造业70.4亿美元,增长154.2%。2015年1月~11月份,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10%。
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,2015年以来,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对外合作,加快形成“一轴两翼”合作布局(以我国周边重点国家为“主轴”,以非洲、中东和中东欧重点国家为“西翼”,以拉美重点国家为“东翼”),拓宽我国发展空间,促进各国互利共赢,主要表现为:在周边产能合作率先推开,中非产能合作提速加力,中欧产能合作创新发展,中拉产能合作快步开展。为推进产能合作,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牵头建立了双边、多边产能合作机制,建立中央地方协同联动机制和央企、民企、协会协同推进机制。
此外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,积极推动《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》确定的规划、财税、金融、信息、标准等各项政策措施扎实落地;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机构,在完善财税支持政策、发挥优惠贷款作用、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、增强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银行服务能力、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基础上,持续加大对国际产能合作的资金支持力度;多渠道设立系列双多边合作基金,并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发债融资。数据显示,自2015年9月中旬实施改革至当年12月底,已登记企业境外发债金额约560亿美元,一半以上外债资金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和核电、汽车、高技术等领域重大项目;支持开发银行、进出口银行分别赴境外发行80亿美元、30亿美元债券,重点用于支持国际产能合作项目。
- 上一篇:十三五钢铁产能利用率恢复到75%以上 2016/2/19
- 下一篇:柳钢2016年计划降本47亿元 2016/2/18